首先,将铜绿假单胞菌培养物培养 24 小时。然后将其 600 纳米的光密度设置为 0.2,并使用 0.8% 盐水进行适当的稀释。使用无菌金属丝环,在CAS琼脂平板上划线细菌培养物。
将CAS琼脂平板在30摄氏度下孵育24小时。将培养物转移到 96 孔微量滴定板中并测量 600 纳米处的光密度。接下来,将培养物转移到离心管中。
在室温下将细菌培养物以4650g离心10分钟。移出 100 微升无细胞上清液,并将其加入 96 孔板的孔中。然后向孔中加入 100 微升 CAS 染料。
孵育前用铝箔盖住板。孵育后,取630纳米的分光光度读数,并计算铁载体的总数,作为铁载体单位的百分比。将 100 微升无细胞上清液移液到 96 孔微量滴定板中。
然后加入100微升三盐酸。测量溶液在405纳米处的分光光度读数。对于脓蘑菇素提取,首先,将 100 毫升 48 小时生长的铜绿假单胞菌培养物移入离心管中。
在室温下以4650g离心培养物10分钟。接下来,向上清液中加入五毫升一摩尔柠檬酸。在溶液中加入 50 毫升乙酸乙酯以提取 pyochelin。
通过注射器过滤器用硫酸镁过滤有机相。然后将有机相储存在零下20摄氏度。最后,获取 320 纳米的分光光度读数。
三种临床分离株和参考菌株 PAO1 在 CAS 琼脂上生长时形成清晰的橙色光晕,表明铁载体产生。观察到 J3 分离株和 PAO1 的总铁载体产生之间存在显着差异。吡啶提取物的分光光度分析显示,在380纳米处有一个确认峰。
虽然所有分离株的吡啶产量均呈阳性,但MR1和J3的产量低于参考菌株。脓高其林的存在被320纳米处的峰值证实。与 PAO1 相比,所有三种临床分离株的体积都显着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