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将表面灭菌的拟南芥Col-0种子放在含有种子萌发培养基的平板上。经过两天的冷分层后,将培养板移至温度为21摄氏度的培养室中,白天光周期长,湿度为50%。将一周大的幼苗转移到装有植物生长培养基的植物培养箱中。
在LB培养基中培养根癌农杆菌培养物,直到其达到600纳米的光密度为0.9比1。使用安装在胰岛素注射器上的针头,在一个月大的拟南芥小植株的初级花序茎的基部注射约50微升细菌培养物。用注射器刮擦主茎表面的组织。
两到四个星期后,切除出现的毛根,并在培养皿上用毛根生长培养基培养,并辅以抗生素以抑制农杆菌生长。在黑暗中以 24 摄氏度培养毛根。一到两周后,用毛根生长培养基将培养皿上的毛根个体化,并每四到五周将选定的毛根系转移到新鲜培养基中。
将毛茸茸的根转移到具有再生培养基的平板上以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并在21摄氏度的长日光周期中培养。一旦枝条从愈伤组织中长出,将枝条剪下并将它们转移到枝条伸长培养基中两到三周,以促进生长和伸长。然后将细长的枝条转移到根部诱导培养基中。
最后,将生根植物转移到土壤中进行转基因选择。在拟南芥中,所有测试的毛根系在14天内诱导了黄色愈伤组织。第一枝原基,可见为深绿色斑点,在转移到再生培养基后三周内出现。
四周后,枝条覆盖了90%的毛根,有些情况显示不定根形成。然而,即使在三个月后,一条线也没有再生。与野生型相比,拟南芥的毛根再生体表现出矮化表型,根系密集,叶子起皱,开花时间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