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创建 3D 模型。单击上传以在 Autodesk Fusion 软件中打开驱动器体设计。在 Modify 选项卡下,单击 Change parameters。
通过输入前后坐标和前后位点 1 以及内侧位点 1 中的内侧-外侧坐标来调整第一个记录位置的坐标,然后按 OK。在 3D 打印模型上,使用 M1 丝锥敲击梭形螺钉的导向孔,这些导向孔是沉头沉孔的延伸部分。然后将 3D 打印的梭子滑到 M1 x 16 螺钉上,并使用 M1 黄铜嵌件将 3D 打印的梭子固定到位。使用少量焊膏,将黄铜嵌件焊接到螺钉上。
梭子组件冷却后,轻轻地将 3D 打印的梭子绕螺钉旋转多次。接下来,要组装驱动器,将市售的聚酰亚胺管切割成大约 25 毫米长。将聚酰亚胺导管插入驱动器主体,并使用镊子完成插入。
使用细针或牙签,将少量液体氰基丙烯酸酯胶涂抹在驱动体顶部的孔中,以将导管固定到位。此外,将氰基丙烯酸酯胶涂在导管和驱动体底部的导向模板之间的接口上。切割底部的聚酰亚胺导管,使其超出驱动器体的中心基座约 1 毫米。
在驱动器主体中插入两个梭子组件。用 5 颗聚酰胺螺钉将电极接口板用 M-2.5 拧到驱动体上。然后将不锈钢 M2 螺母插入左帽半部的挤压件中,并用氰基丙烯酸酯胶固定。
用 M1 水龙头敲击右盖前部的孔。接下来,准备两个金属板作为创建电极丝束的表面。将绘图纸贴在第一块板上,将不太粘的油漆工胶带贴在第二块板上,粘性表面朝上。
在绘图纸上画一条成 60 度角的清晰线条。对于每个电极束,将电极丝切成所需数量的指定长度的电极丝。用指尖轻轻地捡起四根电线,然后将它们尽可能靠近地放在油漆胶带上。
在显微镜下,用手指或镊子将电线尽可能靠近。在烟束顶部的前两厘米处涂上一层薄薄的液体氰基丙烯酸酯胶。设置完全干燥后,从胶带上取下线束并将其转移到带有绘图纸的板上。
对于脾后皮层束,在阵列的底部做一个直线切割。对于海马电极束,将阵列放在绘图纸上,使其与 60 度线相交。然后以这条线为指导,与电线方向成 60 度角进行切割。
然后使用剃须刀或手术刀刀片,小心地劈开四根电线中最短的一根,垂直于电线方向切割。对于前额叶皮层束,将阵列的底部分成两个双线束。垂直于导线方向切割,将其中的一根缩短 1 毫米。
然后剪下两块 6 厘米长的地线。还要剪下 8 块 6 厘米长的脑电图线。接下来,将 M1 x 3 不锈钢螺钉放在第三只手上。
将接地或脑电图线的不绝缘侧缠绕在螺钉的柄上。涂抹少量助焊剂并将电线焊接到螺钉上。将 SIP DIP 引脚放在第三只手上,以便可触及母端。
将导线另一侧的去绝缘部分插入 SIP DIP 引脚,然后将导线焊接到引脚上。接下来,将另一个 SIP DIP 引脚放入支架中,使公头侧可触及。将另一根电线的去绝缘侧焊接到引脚的公侧。
当两个组件都连接时,使用万用表验证螺钉和线针组件的去绝缘线端之间是否有连续连接。要将线束装入驱动器,请将驱动器连接到支架上。驱动器体稳定后,小心地将其中一个线束滑入相应的聚酰亚胺管中。
用细镊子抓住其中一根电线,小心地将其弯曲到所需的孔中并插入。插入后,使用金针将其固定到皮层电图孔中。接下来,当固定的线阵列对齐时,在导管顶部涂抹少量强力环氧树脂胶,以将线束固定到位。
要固定可移动的海马线阵列,首先将梭子移动到所需的最高位置。然后将线束推入梭子的 U 形开口中,并用少量强力环氧树脂胶将它们粘合到位。小心地将地线的线针组件的开口端穿过其中一个标记为接地的通孔,并使用金针固定。
从支架上取下驱动器。注意不要弯曲任何电线组件。要在实验后恢复电极接口板,请用软镊子轻轻地在板和驱动器体之间推入,或用手小心地提起 EIB 以释放剩余的氰基丙烯酸酯键。
将 TD 驱动器植入 8 只大鼠体内进行试点运行,并在抵达后两周进行植入手术。手术后,动物表现出对植入物的适应性,在额叶和脾后区域有固定电极,可调节的海马束以增强信号覆盖。在记录盒中对拴系大鼠进行睡眠记录,而唤醒数据在更大的迷宫中作为无线记录。
在 8 只动物中有 7 只,所有目标部位都至少在一个半球到达。虽然一些动物在两个月后开始丢失植入物,但大多数动物保留了它们长达 100 天。在此期间,局部场电位保持稳定,如海马通道中的 Delta 振荡所观察到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