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六孔板的 DMEM 中培养 Hep G2 的种子过夜培养物。在 37 摄氏度下培养细胞 24 小时。孵育后,向每个孔中加入 2 mL 含油酸的细胞培养基。
将细胞在 37 摄氏度下孵育 24 小时。第二天,去除培养基并用 PBS 洗涤细胞两次。向每个孔中加入 1 毫升油红 O 固定剂,孵育 30 分钟。
丢弃固定剂,用蒸馏水洗涤细胞两次。向每个孔中加入 1 毫升 60% 异丙醇,并孵育 30 秒。弃去异丙醇后,加入 1 毫升新鲜制备的油红 O 染色溶液,孵育 20 分钟。
现在,加入 1 毫升 60% 异丙醇并孵育 30 秒。用水洗涤细胞 5 次以去除多余的染料。显微镜成像后,在计算机上观察被蒸馏水覆盖的细胞。
成像后,从板中取出水并使其干燥。向每个孔中加入 2 mL 异丙醇,并在轨道摇床上摇动板 10 分钟。将 100 微升细胞悬液转移到 96 孔板中,每组有 16 个孔。
在 510 纳米的酶标仪上,测量光密度以计算脂质含量。与对照细胞相比,用油酸处理的 Hep G2 细胞显示出红色染色强度增加,表明脂质液滴形成较高。Hep G2 细胞中的脂滴和脂质随着油酸浓度的升高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