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将紫外线灭菌的高通量平板和凝血酶等分试样放入组织培养罩中。将准备好的细胞纤维蛋白混合物放在冰上以减缓凝血。使用 P20 移液器,抽取 6 微升细胞纤维蛋白混合物。
然后轻轻地将移液器吸头放入凝血酶等分试样中,混合两次,不要引入气泡。以一定角度抬起高通量板,然后快速将移液器吸头插入其中一个加载端口。以平稳流畅的运动将移液器柱塞推到第一个停止点,然后将细胞纤维蛋白混合物注射到组织室中。
确保凝胶完全穿过腔室。轻轻地将板平放,不要取下移液器吸头或移位移液器。用手从 P20 上取下移液器吸头,并将其留在装载端口孔中。
两分钟后,轻轻扭转移液器吸头,从装载端口取出移液器吸头,然后将盖子放在板上。将板在 37 摄氏度下孵育 15 至 20 分钟以进行凝胶聚合。将微流控装置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观察细胞在整个腔室中的均匀分布,没有任何气泡。
将 P20 移液器吸头插入 M1 或 M3 中,然后缓慢排出 4 微升层粘连蛋白以覆盖整个顶板。如前所述取出移液器吸头,并将板在 37 摄氏度的 5% 二氧化碳中孵育 10 分钟。将 275 μL 的 EGM-2 完全培养基加入位于 A 行和 B 行的井的未偶联储液器中,将 P200 移液器吸头插入含有 275 μL EGM-2 的孔的介质入口孔中,缓慢排出 75 μL 培养基,观察培养基通过通道并在另一侧冒泡。
取下移液器吸头后,将吸头中剩余的培养基推入培养基储液器。加入 50 μL 培养基以完全覆盖 G 行和 H 行中的低侧孔,如图所示将板孵育一到两个小时。在显微镜下,识别培养基通道中的任何气泡,并通过将 75 微升培养基重新引入通道中来去除它们。
用肉眼检查介质入口或出口是否有气泡。然后将 P200 移液器吸头插入孔中,并通过抬起柱塞将气泡拉出。在血管化微器官或VMO中,内皮细胞最初均匀分布在组织室内,但到第二天,它们开始伸展并发光。
到第四天,内皮细胞与外部微流体通道吻合,形成连续的血管网络。通过微血管网络灌注 FITC-葡聚糖,以最小的渗漏证实了紧密的血管屏障功能。将 MDA-MB-231 癌细胞灌注到 VMO 中导致它们粘附在内皮内膜上,随后外渗到细胞外空间,在灌注后 24 小时内形成多个微转移。
通过延时显微成像,观察到 T 细胞外渗到 VMO 的细胞外空间超过 45 分钟。在血管完全形成的血管化微肿瘤中,T细胞在灌注后迅速粘附在血管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