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影像学技术,用于研究健康个体和大脑状态异常的群体的人脑功能和认知。功能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共振信号来检测当执行一个特定任务时神经元激活引起的血流变化。它能得以实现,是因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根据它是否结合氧气具有不同的磁特性。当执行特定任务时,含氧血液流入到负责该功能的脑区,而这个流入随后可用特定的MRI扫描仪参数检测得到。这种现象被称为血氧浓度相依对比(BOLD)效果,可以用于创建脑活动的图谱。
本短片首先简要概述了如何获得MRI和fMRI信号。然后,回顾了基本的实验设计,这包括先建立一个刺激呈现模式,它是专门设计来检测将被定位的功能。接下来,介绍了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的关键步骤,包括受试者的安全和准备扫描仪。再演示了用于数据处理的常用步骤,包括预处理和用一般线性模型进行的统计学分析。最后,概述了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某些特定的应用,如研究心理障碍疾病的脑功能异常,以及将功能磁共振成像与其他成像模式,如弥散张量成像(DTI)结合使用。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是现在广泛使用的用于研究人脑的功能和认知的影像学方法。fMRI可用于研究正常的脑功能和异常或患病的大脑状态。
该方法利用强磁场,通过检测神经元活动引起的血流变化来绘制大脑活动的图谱。这种成像技术具有极佳的空间分辨率和良好的时间分辨率,并且它是非侵入性的,不需要注射,它也无需将研究对象暴露在电离辐射中。
本短片将讲述如何获得fMRI信号,基本的实验设计,操作fMRI,以及基本的数据处理。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磁共振成像是如何工作的。本质上,MRI机器,或称“扫描仪”是非常强的电磁铁,通常为1.5 - 3特斯拉(T),它使用体内组织的磁特性来产生图片。
当病人或研究参与者位于扫描仪外时,组织中水分子的氢原子核以无序的方式旋转。当施加磁场后,它们变得更加有序。当位于磁场内的受试者接受到振荡射频脉冲时,原子核的旋转角度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并释放出可被扫描仪读取并产生图像的信号。
功能磁共振成像得以实现,是因为我们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根据它是否结合氧气有不同的磁学性质。当脱氧化时,它是“顺式”,意思是它会导致磁场不均
跳至...
此集合中的视频:
Now Playing
Neuroscience
54.6K Views
Neuroscience
88.1K Views
Neuroscience
91.6K Views
Neuroscience
92.2K Views
Neuroscience
59.6K Views
Neuroscience
142.6K Views
Neuroscience
152.0K Views
Neuroscience
43.9K Views
Neuroscience
50.4K Views
Neuroscience
66.5K Views
Neuroscience
66.3K Views
Neuroscience
15.5K Views
Neuroscience
22.3K Views
Neuroscience
19.9K Views
Neuroscience
37.1K Views
关于 JoVE
版权所属 © 2025 MyJoVE 公司版权所有,本公司不涉及任何医疗业务和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