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VE Logo

登录

需要订阅 JoVE 才能查看此. 登录或开始免费试用。

本文内容

  • 摘要
  • 摘要
  • 引言
  • 研究方案
  • 结果
  • 讨论
  • 披露声明
  • 致谢
  • 材料
  • 参考文献
  • 转载和许可

摘要

建立了一个实验范式, 以衡量幼儿 (4-6) 自我距离的影响。自我距离是一个过程, 通过个人采取一个不那么自我中心的观点。这种范式被用来考察自我距离对幼儿自我调节的影响。

摘要

自我距离 (即, 通过采用不那么自我中心的观点在自我和刺激之间创造精神距离) 已被研究为一种方式, 以改善青少年和成人的情绪调节。这些研究指示青少年和成年人在从事自律任务和思考过去和未来事件时, 使用视觉图像或语言与自我创造距离。例如, 成年人被要求从第一人称 (无距离) 或第三人称 (自我距离) 的角度回忆过去的负面情感经历。这些研究表明, 自我距离的视角可以让成年人在回忆负面情绪时更有适应地应对。然而, 与成人一起使用的自我距离范式在发育上并不适合幼儿。这种修改后的自我距离范式包括指导孩子们在完成自我调节任务的同时, 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行为, 这些角度与自己的距离各不相同。这个范式包括随机分配孩子使用三种视角中的一种: 自我沉浸、第三人称或范例。在自我沉浸的情况下, 孩子们被要求用第一人称视角思考自己 (比如 "感觉怎么样"), 与自己没有距离。在第三人称条件下, 要求儿童使用第三人称视角 (例如, "[孩子的名字]感觉如何") 与自我保持距离。在榜样条件下, 与自我最大的距离是通过要求孩子们假装是媒体角色, 并思考这个角色的思想和感受 (例如, "蝙蝠侠感觉怎么样")。使用4-6 儿童自我距离范式的研究发现, 随着与自我距离的增加 (自我浸没 < 第三人 < 榜样), 孩子们在自我调节任务上的表现会更好。这些发现表明, 在自我距离协议中实施的策略可能有助于将其纳入对幼儿的自律干预。

引言

自我调节是故意控制自己的思想、行为和情绪的能力。自律涉及 "反应" 和 "故意" 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是一个一般的概念, 包括几种不同类型的技能, 如情绪调节、执行功能、毅力和费力的控制 (即,父母报告的气质措施的自我调节)1。几项研究发现, 自我调节与许多重要的认知和社会结果23 有关并具有预测性。此外, 早期的自律技能被发现可以预测长期的财富和健康结果4。此前的这项研究强调了及早干预的重要性, 以提高幼儿的自我调节技能, 从而在以后取得更积极的生活成果。

改善幼儿自我调节的一个策略是自我距离。自我距离是指通过让个人从局外人的角度思考自己的想法、感受或行为来创造自我和刺激之间的心理距离5。自我距离是心理距离的一种形式。心理距离是指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创造心理距离。这种距离使个人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行动和思想6,7.以往关于与儿童心理距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通过改变任务刺激来创造距离上。例如, 让孩子们以抽象的方式思考食物, 比如想象棉花糖在延迟满足任务8期间是云, 或者在满足任务中用符号取代实际的治疗 (例如, 用一堆岩石来代表一堆果冻豆)。反向应急任务9,10促进更好的性能。然而, 一些研究以其他方式造成了心理上的距离, 比如让孩子为另一个人而不是自己做决定, 或者考虑一个能在任务中表现好的人, 比如超人 12.这些研究还显示, 心理距离对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好处,1 1、1 2.

虽然自我距离似乎是改善儿童自我调节不同方面的另一个有希望的方式, 但大多数关于自我距离的研究都是与成年人进行的。与成年人的自我距离研究主要集中在情绪调节领域。在这些研究中, 成年人被要求使用视觉图像或语言来创造与自我距离。例如, 他们被指示回忆过去的事件, 通过他们自己的眼睛 (非距离) 或从外人的角度或似乎他们是 "墙上的苍蝇" (自我距离)13, 唤起负面情绪,14,15. 在其他研究中, 要求成年人在思考过去的负面情绪时使用第一人称 (非距离) 或第三人称 (自我距离), 同时考虑过去的负面情绪16171819 ,20,21。这些研究表明, 采取距离的视角可以帮助成年人专注于自己感受到的感受, 而不是专注于自己的负面情绪, 在回忆这些过去的负面情绪时, 能更好地应对13,14,15,16,17,18,19,20,21岁

最近, 通过修改成人文献中使用的自我距离条件, 使其适合22岁的幼儿的发展, 并创造了一种额外的自我距离条件, 从而为儿童创造了一种自我距离的范式基于孩子们对角色扮演的爱 23。这种自我沉浸的情况是从成人文学中接受的, 意在引起夸张的自我中心或第一人称视角。从理论上讲, 自我浸没的状况应该比不给孩子任何疏远指示的控制条件更不利于孩子的表现。在控制条件下, 孩子们可能会默认接受第一人称视角, 但他们并不像处于自我浸没状态的孩子那样沉浸在这种视角中。在自我浸没和控制的条件下, 参与者不应该创造与自我的距离。第三人称条件通过要求孩子用自己的名字思考自己, 与自我创造了一定的距离。这种情况可以让孩子们从距离的角度思考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行为。最后, 通过研究过去对儿童进行的角色扮演研究, 例如卡尼奥尔和同事12的研究, 要求孩子们在延迟时假装超人, 创造了一个被称为 "榜样条件" 的条件。满足的任务。在样本条件下, 孩子们被指示通过假装是媒体角色来看待另一个人。有孩子假装是别人, 与人的关系比第三人称的情况还要远, 因为它要求孩子们把自己当成别人, 把自己当成有不同想法、感受和技能的人。它还允许孩子们用他们对角色扮演的热爱, 角色扮演在童年 23岁时达到高峰。在目标任务期间, 儿童会得到口头或视觉上的提醒 (例如, 贴纸、服装), 提醒他们自己的自我距离状况。允许儿童在执行自我调节任务时使用不同的自我距离策略, 可避免儿童不得不追溯记忆他们需要实行自我调节的情况。虽然成人文献允许研究人员研究采取非距离和距离的视角之间的区别, 但这种儿童自我距离的范式允许孩子们从自我走到更远的距离 (自我浸没,第三人称, 也是典范), 并允许研究人员测试这些与自我不同距离对孩子自我调节的有效性。

在本文中, 我们详细介绍了自我距离范式, 包括所需的材料和与幼儿一起使用这种范式的过程。此外, 我们还讨论了利用自我距离范式来研究其对幼儿 (3-6) 自律的影响的研究结果。最后, 我们讨论了在未来的研究中使用自距离范式的方法、对范式的潜在修改以及使用范式的含义。

孩子们在使用自我距离指令时完成的目标任务因研究重点的不同而不同。下面的协议演示了如何在完成任务24期间使用自距离范式.然而, 自我距离范式可以应用于一些涉及孩子努力的行为任务。这项任务必须具有足够的挑战性, 以便并非所有儿童都能成功, 即使没有任务的操纵, 但不会远远超出他们的发展水平, 使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理解指示或执行任务。下面的例子说明了典型的4岁和6岁的24岁儿童的自我距离范式。

研究方案

这里描述的所有方法都得到了明尼苏达大学机构审查委员会的批准, 并符合人类课题研究准则。儿童参与者的父母或监护人获得了书面知情同意, 并在儿童年龄太小而无法提供书面同意的情况下, 获得了他们的口头同意。

1. 程序

  1. 随机分配4-6 的孩子到三种实验条件之一: 自我浸没, 第三人, 或样本之一。
    注: 包含对标准任务指令没有特殊修改的控制组是可选的。
  2. 获得儿童参与者的父母或监护人的书面知情同意。
  3. 与儿童参与者建立融洽的关系并获得他们的口头同意。请参阅补充文件 1: 附录 a , 了解实验者可以使用的同意脚本的示例。
  4. 将目标任务介绍给孩子。
    注: 目标任务将根据研究的重点而有所不同。
    1. 介绍分散注意力的任务。向孩子展示一台平板电脑 (例如, ipad), 然后说: "好吧, 我将在我们开始工作之前向你展示一个关于这个的游戏"
    2. 问孩子: "你以前玩过 ipad 吗", 让孩子了解孩子使用 ipad 或触摸屏的体验。
    3. 打开设备上的 "我的水在哪里" 应用, 让介绍发挥。
      注: "哪里是我的水" 只是一个应用程序的例子, 可以用于所描述的毅力任务。使用的应用应该足够简单, 让研究年龄范围内的孩子理解, 成为他们会被诱惑玩的游戏。
    4. 说: "这就是游戏。你有没有玩过我的水在哪里? "等待孩子的回应, 然后说: "在这个游戏中, 你想把水放进管道里, 这样鳄鱼就可以洗澡了。要把水给他, 你必须把污垢移开。看到我的手指在屏幕上移动如何挖掘污垢? "拖动手指通过污垢, 但只有一点点 (不足以完成水平)。
    5. 说: "有时会有岩石挡在路上, 就这样", 指着屏幕上的岩石。然后说: "然后你必须移动岩石周围的污垢, 就像这样", 并演示如何在岩石周围移动泥土。
    6. 说: "污垢离开后, 水就会流向管道。我想让水进入这个管道, 所以我要这样移动我的手指 ", 并拖动手指的方式的其余部分, 使水流入管道。观看动画, 然后按圆圈箭头重新启动关卡。
    7. 说: "你看到我是怎么把水弄到管道的吗?现在你尝试。让孩子试试这个级别。
      1. 如果孩子完成了关卡, 说: "干得好!你得到了鳄鱼的水。
      2. 如果孩子没有完成这个级别, 说: "干得好, 让我们再试一次。尝试移动污垢的方式, 使其到达管道。再次演示游戏, 让孩子再试一次。继续此过程, 直到孩子能够完成该级别或他们已尝试了6次。
    8. 说: "很好。完成后, 您将看到这些按钮 ", 并在屏幕上显示按钮 (如果孩子完成了级别) 或脚本页面 (如果孩子没有完成级别)。然后说, "如果你想再次播放这个级别, 你可以按左按钮", 并指向左侧按钮, 上面写着 "重播"。
      1. 然后说: "如果你想播放下一个级别, 按这个按钮 (指向正确的按钮, 说" 下一步 "), 你会得到一个新的屏幕。最后, 说, "如果你不小心按下这个按钮 (按中间按钮, 说" 水平 ", 所以游戏去" 框屏幕 "), 只需选择一个新的框玩。
    9. 问孩子: "你对这个游戏有什么问题吗"等待孩子回答, 然后回答他 (她) 对游戏的任何问题。
    10. 说: "太好了!这就是你以后要玩的游戏 "
    11. 打开 "我的水在哪里" 应用到设备上的第一级, 以便在孩子选择的时候准备好游戏。将设备放在计算机旁边, 以便孩子坐在电脑前很容易地访问它。
      注: 确保屏幕保护程序设置为 "从不"。
    12. 把工作任务介绍给孩子。说: "现在, 我要给你看看我们今天要做的工作。如果你在这方面努力, 那将是有帮助的。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 如果你尽可能在这方面努力工作, 那将是很有帮助的。我想让你做这个活动的原因是因为你会是一个很好的帮手 "
    13. 问孩子一个规则检查问题, 以确保孩子明白为什么实验者希望他们玩游戏。说: "你能告诉我为什么我想让你做这个活动吗?
      1. 如果孩子的反应不正确 (即, 不说 "做一个好帮手" 或类似的事情) 或不回应, 说 "哦!记住, 我想让你做这个活动, 因为你会是一个很好的帮手。那么, 为什么我想让你做这个活动? "第二次尝试和更正后继续下一步。
    14. 说: "现在, 我将告诉你这个活动是如何工作的。启动计算机程序, 使用箭头键选择孩子的状态, 然后按空格键两次继续。
    15. 在键盘上放置一个纸板覆盖, 以覆盖任务的所有不相关键 (即, 除空格键和输入键之外的所有键)。
    16. 说: "这项活动的目标是让你把奶酪喂给老鼠吃。每当你在电脑屏幕上看到奶酪的图片, 你可以通过按空格键喂鼠标 ", 然后指向空格键。
    17. 说: "但是, 有时不会有奶酪, 反而可能会出现一只猫!每当你看到猫的照片, 一定不要按空格键.
    18. 按两次空格键开始规则检查阶段。
      1. 问孩子: "当你在电脑屏幕上看到一块奶酪的图片时, 你会怎么做"
      2. 如果孩子反应不正确 (即, 没有说 "按下按钮" 或类似的东西), 说 "哦!请记住, 当您看到奶酪时, 您按下此按钮 "并指向空格键。然后说: "那么, 如果你看到奶酪, 你会怎么做"第二次尝试和更正后继续下一步。
      3. 说: "如果你看到猫的照片, 你会怎么做"
      4. 如果孩子反应不正确 (即, 不说 "什么" 或类似的东西), 说 "哦, 记住当你看到猫的时候, 你什么都不做。所以, 当你看到猫, 你做什么? "第二次尝试和更正后继续下一步。
    19. 说: "干得好!让我们练习 ", 然后按两次空格键开始练习试验 (4 项带有反馈的试验)。然后说: "当你在屏幕上看到十字架的时候, 只要看看就可以了"
      1. 第一次练习试用后, 阅读屏幕上的反馈, 然后按空格键两次以继续。继续运行其余的练习试用版, 并在屏幕上阅读反馈。
    20. 说: "干得好!您已准备好开始真正的活动! ", 然后按两次空格键开始活动。允许孩子完成工作任务1分钟。
    21. 说: "太好了, 你做得很好!记住, 如果你在这个问题上努力工作, 只要你能做到, 那将是很有帮助的。但是, 这个活动可能会变得相当无聊。所以, 当你想, 如果你想, 你可以通过按这个按钮休息一下。这是你的选择。然后将断开按钮覆盖 (贴纸与游戏的图片) 在键盘上。
    22. 演示孩子们如何休息。说, "然后你可以切换和玩这个游戏 (运动到平板电脑 [例如, ipad]) 像这样。然后演示移动到平板电脑并开始游戏。
    23. 说: "那么, 当你休息完之后, 你可以回到活动中, 像这样再次按这个按钮"在按下 "断开" 按钮之前, 请指向键盘上的中断按钮。
    24. 问孩子一个规则检查问题, 确保他们知道如何休息。说: "现在, 当你想休息的时候, 你会怎么做"
      1. 如果孩子的反应不正确 (即, 不说 "按断键" 或类似的东西), 说: "记住, 当你想休息的时候, 你按下这个按钮", 并指向键。然后说: "那么, 如果你想休息一下, 你会怎么做"第二次尝试和更正后继续下一步。
    25. 问孩子一个规则检查问题, 确保他们在想结束休息的时候明白该怎么做。说: "休息一下你会怎么做呢"
      1. 如果孩子的反应不正确 (即, 不说 "按断键" 或类似的东西), 说: "记住, 你按下这个按钮, 当你休息完", 并指向键。然后说: "那么, 如果休息完了, 你会怎么做呢"第二次尝试和更正后继续下一步。
  5. 引入一种自我距离策略, 其基础是孩子们被随机分配到 (自我沉浸, 第三人称, 或范例条件) 的条件, 说: "在我们开始之前, 我想告诉你一些你可以在这个活动中做的事情。
    注: 下面的示例适用于随机分配给示例条件的子项。根据孩子指定的自距离条件, 按照补充文件1中的脚本操作: 附录 b
    1. 说: "如果你在这个问题上努力, 会很有帮助。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 如果你尽可能在这方面努力工作, 那将是很有帮助的。如果你尽可能地从事这项活动, 你会是一个很好的帮手, 但有时会很无聊。有些孩子喜欢假装自己是另一个人, 当这项活动变得无聊的时候, 他们会是一个非常努力的人。这就是我希望你今天做的。
    2. 给孩子们看一张夹层纸, 上面有四个角色的图片, 这些人物在参与的孩子的文化和年龄范围内都很熟悉和流行, 并说: "你想 [假装] 其中哪一个角色参加这项活动?"
      注: 在过去的研究4-6 的孩子从美国, 蝙蝠侠, 超人, 鲍勃的建设者, 拉普泽尔, 埃尔萨 (冷冻), 和多拉探险家已经使用。
    3. 孩子选择一个角色后, 说: "好吧, 帮你假装穿上这个"然后给孩子一个与他们选择的角色相关的道具, 这样他们就可以穿上它。
      注: 过去研究中使用的道具的一些例子包括蝙蝠侠斗篷、建设者鲍勃的工具带、rapunzel 的头饰和探险家多拉的背包。
    4. 说: "那么, 如果你在这个任务的任何时候感到无聊, 问问自己:" (角色的名字)在努力工作吗 "
      注: 可以根据目标任务的性质修改短语 "是 [字符的名称]正在努力工作"。例如, 在情绪调节任务中, " (角色的名字)感觉如何" 可以使用。
    5. 告诉孩子一些提醒, 帮助他们记住自己的自我距离状态。说: "你会听到提醒来帮助你记忆。电脑会说: " (角色的名字)在努力工作吗?" 为了帮助你记住问自己: " (角色的名字)在努力工作吗"这个贴纸也会帮助你记住。在用于工作任务的计算机上贴上孩子所选择的字符。然后说: "当你看到贴纸的时候, 记得问:" (角色的名字)在努力工作吗 "
    6. 确保孩子可以重复他们的自我距离提示。说: "现在你试试吧。说: " [角色的名字]在努力工作吗?"继续要求孩子说出这个提示, 直到他们成功地做到这一点。
    7. 说: "所以记住, 当你在做这个活动的时候, 我只想让你想想 (角色的名字)是否在努力工作"
  6. 在孩子指定的自我距离策略被解释后, 说: "好吧, 我要在角落做一些工作。你有什么问题, 现在, 我们开始之前? "等待孩子回答并回答任何问题。
  7. 说: "如果你在这个问题上努力工作, 只要你能做到, 那就会很有帮助。记住, 如果你看到奶酪, 你按这个按钮 (指向空格键), 如果你看到猫, 你不按任何按钮。如果你想休息一下, 按这个按钮 (点休息按钮)。当你在电脑上或玩游戏时, 一定要呆在座位上。然后说: "好吧, 继续活动, 开始活动", 并指向电脑。
  8. 坐在房间的角落里, 背对着孩子, 看起来忙着做工作。让孩子在10分钟内完成任务。
    注: 确保孩子从计算机活动开始。
  9. 任务结束后, 向孩子们询问有关任务及其对指定的自距离策略的使用的问题 (参见补充文件 1: 附录 c)。
    注:附录 c中包含的问题特定于本协议中描述的坚心任务示例。目标任务后提出的问题应修改为与所使用的目标任务相关, 并可作为操作检查, 以确保孩子们记住他们的距离策略, 以确定他们是否使用了该策略, 以及获取有关他们的动机和对目标任务本身的想法的信息。

结果

自我距离的整体有效性
在几项研究中, 包括执行功能技能、毅力和情绪调节在内的幼儿自我调节研究都采用了自我距离范式。为了确定自我距离的有效性, 在不同的自我距离条件 (自我沉浸、第三人称和范例) 中, 对儿童在目标任务上的表现进行比较。对3至6岁儿童的研究发现, 儿童在采取自我距离的观点 (第三人或样本) 时, 比采取自我沉浸式的观点 (22、24) 表...

讨论

这里描述的儿童自我距离范式很重要, 因为它在发育上是适当的, 并利用幼儿对角色扮演的热爱 23。此前的研究表明, 这种方法可以成功地在4至6岁的孩子身上实施, 通过假装是流行的媒体角色而创造与自我理论上最遥远的孩子, 可以在自我调节任务比孩子谁使用第一人称的角度22,24,25

该?...

披露声明

斯蒂芬妮·卡尔森是反思科学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官, 负责编制本文中使用的明尼苏达执行功能表 (mefs)。其他作者没有什么可透露的。

致谢

使用这里描述的自我距离范式的研究得到了约翰·邓普顿基金会 (215464) 向安吉拉·l·达克沃思、伊森·克罗斯和斯蒂芬妮·卡尔森提供的赠款的支持。作者还要感谢参与这些研究的家庭和儿童, 以及帮助数据收集和编码的本科研究助理。

材料

NameCompanyCatalog NumberComments
Child-sized table
2 Child-sized chairs (one for child and one for experimenter) 
Camera to record children working on the task for coding their behaviors later
A laminated sheet of paper with pictures of four media characters that are popular with children of the study’s age range in their specific cultureIn past studies, Batman, Superman, Bob the Builder, Rapunzel, Elsa (Frozen), and Dora the Explorer have been used.
Props associated with each media character that children can wear while working on the target taskFor example, a cape for Batman, a tool belt for Bob the Builder, a tiara for Rapunzel, and a backpack for Dora the Explorer. 
Laptop/computer to play audio reminders if audio reminders are usedThese recordings should say the following for each condition every 60 seconds:

Self-immersed: "Am I working hard?"

Third- person: "Is [child’s name] working hard?"

Exemplar: " Is [media character’s name] working hard?"

This is one option for reminding children of their distancing condition. The type of reminder used will depend on the target task and if the experimenter will be present in the room during the target task.               
Plain stickers to write "I" or the child's name to be used as reminders for the self-immersed and third-person conditionStickers can be placed on the apparatus being used or on children's hands to remind them of their self-distancing strategy. These stickers would have the letter "I" for the self-immersed condition or their name spelled out for the third-person condition. This is one option for reminding children of their distancing condition. The type of reminder used will depend on the target task and if the experimenter will be present in the room during the target task.
Stickers with pictures of 4 media characters chosen for exemplar conditionStickers with pictures of the media characters used in the study can be purchased and placed on the apparatus being or on the children's hands to remind them of their self-distancing strategy. This is one option for reminding children of their distancing condition. The type of reminder used will depend on the target task and if the experimenter will be present in the room during the target task. 
Ipad or tablet with developmentally approariate and entertaining game for children in the age range being studied downloaded onto it"Where's My Water" is one example of an app that can be used for 4-6-yea-olds. The app should be developmentally appropariate for the age range being studied and a game that children of that age want to play. This is only needed if the perseverance target task is used. 
Laptop/computer with go/no-go task program described in the protocol This is only needed if the perseverance target task is used. 
Cardboard keyboard overlay to cover keys that are not needed for the go/no-go taskThis is only needed if the perseverance target task is used. 
Sticker illustrating iPad game to put on the "break" key on the computer keyboardThis is only needed if the perseverance target task is used. 

参考文献

  1. Nigg, J. T. Annual research review: On the relations among self-regulation, self-control, executive functioning, effortful control, cognitive control, impulsivity, risk-taking, and inhibition for 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58, 361-383 (2017).
  2. Blair, C., Razza, P. R. Relating effortful control, executive function, and false belief understanding to emerging math and literacy ability in kindergarten. Child Development. 78 (2), 647-663 (2007).
  3. Howse, R. B., Calkins, S. D., Anastopoulos, A. D., Keane, S. P., Shelton, T. L. Regulatory contributors to children's kindergarten achievement. 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14 (1), 101-120 (2003).
  4. Moffitt, T. E., et al. A gradient of childhood self-control predicts health, wealth, and public safet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8 (7), 2693-2698 (2011).
  5. Kross, E., Ayduk, O. Making meaning out of negative experiences by self-distancing.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 (3), 187-191 (2011).
  6. Sigel, I. The distancing hypothesis: A causal hypothesis for the acquisition of representational thought. Early schooling: The national debate. , 129-150 (1970).
  7. Liberman, N., Trope, Y. Traversing psychological distance.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8 (7), 364-369 (2014).
  8. Mischel, W., Baker, N. Cognitive appraisals and transformations in delay behavior.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1 (2), 254-261 (1975).
  9. Carlson, S. M., Davis, A. C., Leach, J. G. Less is more executive function and symbolic representation in preschool childre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6 (8), 609-616 (2005).
  10. Apperly, I. A., Carroll, D. J. How do symbols affect 3-to 4-year-olds' executive function? Evidence from a reverse-contingency task. Developmental Science. 12 (6), 1070-1082 (2009).
  11. Prencipe, A., Zelazo, P. D. Development of affective decision making for self and Other: Evidence for the integration of first-and third-person perspectives. Psychological Science. 16 (7), 501-505 (2005).
  12. Karniol, R., et al. Why superman can wait: Cognitive self-transformation in the delay of gratification paradigm. 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40 (2), 307-317 (2011).
  13. Kross, E., Ayduk, O. Self-distancing: Theory, research, and current directions.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55, 81-136 (2017).
  14. Kross, E., Ayduk, O., Mischel, W. When asking "why" does not hurt" Distinguishing rumination from reflective processing of negative emotions. Psychological Science. 16, 709-715 (2005).
  15. Kross, E., Ayduk, O. Making meaning out of negative experiences by self-distancing.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 (3), 187-191 (2011).
  16. Kross, E., et al. Self-talk as a regulatory mechanism: How you do it matter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6 (2), 304-324 (2014).
  17. Grossmann, I., Kross, E. Exploring Solomon's paradox: Self-distancing eliminates the self-other asymmetry in wise reasoning about close relationships in younger and older adults. Psychological Science. 25 (8), 1571-1580 (2014).
  18. Kross, E., et al. Third-person self-talk reduces Ebola worry and risk perception by enhancing rational thinking. Applied Psychology: Health and Well-Being. 9 (3), 387-409 (2017).
  19. Moser, J. S., et al. Third-person self-talk facilitates emotional control without engaging cognitive control: Converging evidence from ERP and fMRI. Scientific Reports. 7 (4519), 1-9 (2017).
  20. Nook, E. C., Schleider, J. L., Somerville, L. H. A linguistic signature of psychological distancing in emotion regula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46 (3), 337-346 (2017).
  21. Dolcos, S., Albarracin, D. The inner speech of behavioral regulation: Intentions and task performance strengthen when you talk to yourself as a You. Eur. J. Soc. Psychol. 44, 636-642 (2014).
  22. White, R. E., Carlson, S. M. What would Batman do? Self-distancing improves executive function in young children. Developmental Science. 19, 419-426 (2016).
  23. Singer, D. G., Singer, J. L. . The house of make-believe: Children's play and the developing imagination. , (1990).
  24. White, R. E., et al. The "Batman effect": Improving perseverance in young children. Child Development. 88 (5), 1563-1571 (2017).
  25. Grenell, A., et al.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iveness of self-distancing for young children's emotion regulation.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37 (1), 84-100 (2019).
  26. Grenell, A., Vaisarova, J., Carlson, S. M. The effects of character competency on psychological distancing in young children. Poster presented at the bienni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 (2017).

转载和许可

请求许可使用此 JoVE 文章的文本或图形

请求许可

探索更多文章

145

This article has been published

Video Coming Soon

JoVE Logo

政策

使用条款

隐私

科研

教育

关于 JoVE

版权所属 © 2025 MyJoVE 公司版权所有,本公司不涉及任何医疗业务和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