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hod Article
注射后小鼠模型中的颈内动脉修复使血流返回动脉,而不会对注射材料的分布产生负面影响。注射部位修复有助于通过同一动脉进行后续注射,并防止缺乏完整 Willis 环的小鼠品系发生脑缺血。
鉴于神经肿瘤学中使用血管内选择性动脉内递送方法递送新型抗肿瘤疗法的最新进展,迫切需要开发小鼠模型中颈动脉内注射的方法,包括注射后修复小鼠颈动脉以允许后续注射的方法。我们开发了一种在小鼠模型中进行颈内注射的方法,通过两种替代程序将治疗药物输送到颈内动脉 (ICA)。
在注射过程中,在颈外动脉 (ECA) 周围缝合后,将针头插入颈总动脉 (CCA),并将注射的治疗药物输送到 ICA 中。注射后,可以结扎颈总动脉 (CCA),这将颈动脉内注射的次数限制为一次。本文中描述的替代程序包括一种修改,其中颈内动脉注射后进行 CCA 注射部位修复,这恢复了 CCA 内的血流并避免了某些小鼠模型中出现的脑缺血并发症。
我们还比较了骨髓来源的人间充质干细胞 (BM-hMSCs) 与颅内肿瘤在注射后有和没有注射部位修复时的递送。BM-hMSCs 的递送在方法之间没有显着差异。我们的结果表明,CCA 的注射部位修复允许通过同一动脉重复注射,并且不会损害注射材料的输送和分布,从而提供了一个具有更大灵活性的模型,更接近于人类颈动脉内注射。
由于血脑屏障 (BBB) 和血肿瘤屏障 (BTB) 的不可渗透性,向脑肿瘤提供治疗药物具有挑战性。通过使用 Ommaya 储液管、用于对流增强输送的低流量微输注或局部注射到切除腔或邻近组织1 ,可以直接瘤内注射治疗药物以规避 BBB。然而,这些方法达到的肿瘤组织总体积是有限的 2,3,4。动脉内注射以前曾用于将治疗剂输送到脑肿瘤,目的是到达更多的肿瘤 5,6,7,8,最近,动脉内输送技术和新型治疗剂的进步已经证明了使用这种方法治疗脑肿瘤的好处7,9.这些进步包括微导管的开发、具有先进成像的血管内选择性动脉内 (ESIA) 输送、使用渗透剂破坏 BBB 和 BTB,以及靶向生物疗法的开发。因此,要对通过动脉内注射给药的新型治疗药物进行临床前测试,需要适当的转化研究模型 9,10。
在脑肿瘤小鼠模型中,经腹膜内或静脉内(通过尾静脉)输送的治疗剂分别穿过肝脏或心脏和肺,然后分布到包括大脑在内的全身。这些首过效应可能会捕获和去除药物,或在到达大脑之前稀释药物,并且可能在大脑中达到治疗剂量之前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相比之下,颈内动脉注射通过绕过首过代谢和限制脱靶输送,在循环之前集中输送到大脑。虽然小鼠颈内注射更费力,但该技术的特异性和可重复性导致完成研究的动物数量减少11,12。
一般来说,在先前描述的小鼠颈内动脉注射方法中,注射后结扎颈总动脉,对侧颈动脉和大脑后循环通过 Willis 环提供大脑循环11,12。这种方法具有固有的局限性,即最多只允许向颈内动脉或颈外动脉注射一次。同样重要的是,在结扎颈动脉的实验中使用的小鼠品系具有完整的 Willis 环,以防止由于结扎的动脉而引起的脑缺血13。颈动脉闭塞也被证明可以减少脑血流量并限制注射颗粒的分布14。此外,注射后小鼠颈动脉的闭塞与人类患者的颈内动脉注射不同。
我们小组以前曾使用颈内动脉注射成功地将间充质干细胞输送到大脑 10,15,16,17,18,19。在本文中,我们详细描述了这种颈内动脉注射方法,并包括对我们开发的方法的修改,其中注射部位在不阻塞动脉的情况下得到修复,避免了注射后颈动脉结扎带来的限制。在这种方法中,通过放置两根缝合线(一根在预期注射部位的两端)来准备注射颈总动脉 (CCA),并收紧下缝线(注射部位下方)。颈外动脉 (ECA) 使用另一根缝合线进行密封。将针头插入 CCA,并将治疗药物输送到颈内动脉 (ICA)。在此之后,收紧 CCA 上的上缝线以防止 ICA 回流。在此步骤中,注射的 CCA 可以结扎或修复。如果要结扎 CCA,应收紧缝合线并留在原位。如果注射部位得到修复,修复后拆线,恢复血流。这些替代程序的详细信息如下。
以下概述的所有步骤均符合我们的方案,该方案遵循德克萨斯大学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机构动物护理和使用委员会制定并经其批准的指南。
1. 准备手术台和小鼠进行外科手术
2. 手术过程(图 2、图 3、图 4、图 5、图 6 和图 7)
先前的报道表明,通过颈动脉内注射递送的骨髓来源的人间充质干细胞 (BM-hMSCs) 成功地归巢到小鼠的颅内神经胶质瘤中 19.我们采用该模型来比较 CCA 结扎与 CCA 修复在载胶质瘤小鼠颈内注射 BM-hMSCs 后恢复循环的效果。无胸腺裸鼠植入 U87 神经胶质瘤细胞,然后注射 GFP 标记的 BM-hMSCs,随后进行 CCA 结扎或 CCA 修复并恢复循环。3 天后,处死小鼠并收获大脑,固定,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GFP,并计数 GFP 阳性细胞(图 8A-D)。
通过来自同一标本的两张不同载玻片 (切片相距 >75 μm) 上肿瘤边界内的 GFP 阳性细胞总数来评估 GFP-BM-hMSCs 与颅内神经胶质瘤的总体归巢。通过未配对 t 检验对平均值的比较表明,在两种程序之间观察到的平均归巢之间没有显着差异 (P = 0.6858)(图 8E)。通过在肿瘤内 10 个高倍视野中计数 GFP 阳性细胞来评估 GFP-BM-hMSCs 在整个肿瘤中的扩散。高倍视野内细胞数量的增加可能表明由于手术变化而导致的细胞在整个肿瘤中的分散变化。使用 Wilcoxon Signed Rank 检验比较中位数表明,CCA 连接组和 CCA 修复组之间高倍视野中 GFP 阳性细胞的中位数没有显着差异(图 8F)。
图 1:手术台和小鼠的手术准备。 (A,B) 手术床(标签 A. 形成床的乙烯基胶带,B. 手术胶带前肢约束装置,C. 枕头,D. 重量,E. 麻醉鼻锥,F. 钝钩牵开器,G. 1 cm 70% 乙醇缝合线,H. 细镊子,I. 斜尖镊子,J. 窄剪刀,K. 无菌棉球)。(C,D)定位鼠标。(东、女)手术部位和手术部位消毒。 请单击此处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图 2:注射部位结构的切口和暴露。 (A) 中线切口。(B,C)右侧唾液腺回缩。(D) 由气管/胸骨舌骨肌、胸锁乳突肌和二腹肌形成的肌肉三角,舌骨肌也可见。(E) 颈总动脉,箭头所示。(F) 迷走神经和颈总动脉,如箭头所示。缩写: sh = 气管/胸骨舌骨肌;sm = 胸锁乳突肌;dg = 二腹肌;oh = 舌骨肌;CCA = 颈总动脉。 请单击此处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图 3:准备注射 CCA。 (A) 在 CCA 下通过的斜头镊子。(B) 使用斜尖镊子将缝合线拉到 CCA 下方的一半。(C) 第二根缝合线被拉到 CCA 下方的一半。(D) 缝合在 CCA 周围的松散知道。缩写:CCA = 颈总动脉。 请单击此处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图 4:颈外动脉分离和准备。 (A) CCA、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B) 在 ECA 下拉合线的一半。缩写:CCA 颈总动脉;ECA = 颈外动脉;ICA = 颈内动脉。 请单击此处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图 5:针头和注射器准备。 (A) 用直针头注射,注射器靠在小鼠身体上。(B) 用弯曲的针头注射,一只手放在手术台上。(C,D)准备一根弯曲的针头。 请单击此处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图 6:颈内注射。 (A) 上缝线松动,下缝线在 CCA 上收紧,针头放在下缝合线上方。(B) 针头刚好穿过斜面插入,动脉密封在针头周围。(C) 抬起上缝合线以使动脉向上扭结并防止回流。(D) CCA 上的上缝合线收紧。缩写:CCA = 颈总动脉。 请单击此处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图 7:注射部位修复和恢复循环。 (A) 用箭头表示的注射部位。(B) 注射部位用外科医生的结闭合,至少四次投掷。(C,D)注射部位修复后 CCA 上下缝合线松动;缝合线松动后未见出血。(E) 在确定注射部位得到充分修复后,拆除缝合线。缩写:CCA = 颈总动脉。 请单击此处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图 8:GFP-BM-hMSC 的颈内注射以及 CCA 结扎或 CCA 修复后循环恢复后归巢与颅内神经胶质瘤肿瘤的比较。 用抗 GFP 一抗和 Alexa Fluor 488 二抗对荷瘤小鼠的脑组织切片进行染色,以标记 GFP-BM-hMSC (绿色)。细胞核用 Hoechst 33342(蓝色)染色。标记切片的代表性低倍视野显示整体归巢到肿瘤,高倍视野显示 (A,C) CCA 修复或 (B,D) CCA 连接后 GFP 阳性细胞分布。(E) 通过两张不同载玻片上肿瘤边界内 GFP 阳性细胞的总数来评估 GFP-BM-hMSCs 与肿瘤的总体归巢,并通过 t 检验比较平均值。在替代程序之间未观察到总体归巢的显着差异 (P = 0.6858)。(F) 通过在肿瘤内的 10 个高倍视野中计数 GFP 阳性细胞来评估 GFP-BM-hMSC 在整个肿瘤中的扩散。通过 Wilcoxon 符号秩检验对中位数的比较表明,无论程序如何,个体之间都没有显着差异 (P = 0.1914、0.5000、0.1641、0.9512、0.8828、0.2207)。缩写:GFP = 绿色荧光蛋白;GFP-BM-hMSCs = GFP 标记的骨髓来源的人间充质干细胞;CCA = 颈总动脉。 请单击此处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近年来,颈动脉内注射越来越多地用于为脑肿瘤提供治疗。因此,建立反映人类颈内动脉注射的小鼠模型用于研究目的非常重要。以前,在小鼠中进行颈内动脉注射,随后结扎动脉,这限制了动脉注射次数11,12。此外,小鼠颈动脉闭塞可导致某些没有完整 Willis13 环的小鼠品系出现脑缺血。我们开发了一种修复注射的颈动脉的方法,以克服先前方法的局限性。注射部位的修复导致重新建立流向注射动脉的血流,减少脑缺血的机会,并促进随后注射到同一颈内动脉。
几个步骤对成功至关重要,需要小心处理手术器械或组织,其中包括:将针头正确插入动脉腔,以避免颈动脉内注射时出血;在针头插入前仔细解剖注射部位的结缔组织;注射前去除注射器和针头中的所有团块和气泡;以及正确关闭注射部位以防止在修复过程中动脉腔关闭。为防止针头插入后出血,请确保将针头插入穿过斜面的动脉中,以在针杆周围形成密封。为避免动脉后壁撕裂,请以浅角度插入针头,然后巧妙地向后摇晃注射器和针头,以保持针尖远离动脉后壁。如果注射的溶液在注射过程中泄漏,则表明针头仅插入动脉周围的结缔组织中;注射前仔细解剖注射部位多余的结缔组织可以防止此问题。
关于缝合和闭合技术的选择,如果初始注射使用 33 G 针头并干净地插入动脉,则一次 9-0 缝合的简单缝合就足以修复动脉。如果使用较大的针头进行注射(30 G 等)或在插入针头时发生任何撕裂(例如,当针头偏离中心或由于鼠标呼吸而动脉移动时),这会导致孔稍大,需要修复。两根简单的缝合线或一个 8 字形通常足以修复这种类型的大孔。在这种情况下,这两种技术之间的选择取决于外科医生的偏好。需要注意的是,尚未在注射部位孔明显大于上述情况的情况下评估修复技术。如果注射部位的撕裂向外侧延伸(打一个更宽的洞,大于动脉周长的三分之一),用这种方法修复可能会导致动脉收缩和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如果在拆线时修复的注射部位有出血,这可能是由于修复部位在恢复正常循环时被拉伸;这可以通过用无菌棉轻轻覆盖修复的注射部位并轻轻按压 30 秒来纠正。或者,如果修复后的注射部位有出血,没有可见的血流并且动脉近端扩张,则表明缝合针在修复过程中穿过了动脉的后壁。在这种情况下,在修复过程中轻轻打开注射部位边缘,将缝合针以浅角度穿过动脉,并在打结缝合前目视确认缝合线未穿过后壁。
采取这些措施后,注射部位修复方法在动物队列中是精确且可重复的,无论遗传背景或年龄如何。根据我们的经验,由三位不同的外科医生进行手术的成功率为 100%。凭借足够的经验并仔细遵循提供的方案,我们预计其他外科医生执行此手术不会有任何困难。通过练习,熟练的外科医生可以在 15-20 分钟内完成手术。如果实验允许,也可以通过保持上下 CCA 缝合线完好无损,放弃修复注射部位来减少每只动物的时间。然而,如上所述,已经记录了脑血管解剖结构的菌株特异性差异,并且在开始实验之前验证手术中使用的小鼠菌株是否可以耐受这一点非常重要。
由于这是一项外科手术,因此必须考虑小鼠的恢复。抗压性和伤口恢复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会因不同的小鼠品系而异。此外,手术部位的炎症和疤痕组织的形成可能会增加重复手术后的恢复时间。我们已经成功地进行了间隔 7 天的多次注射,但如果需要更频繁的注射,则应在要使用的特定小鼠品系中仔细评估它们。对 CCA 的强行处理和压力(在隔离、打结和拆除缝合线以及注射期间)会损伤和削弱动脉壁,导致在重复注射过程中撕裂。重要的是要尽量减少 CCA 和分叉周围支撑结缔组织的解剖,并避免对动脉施加过大的张力。
我们的结果表明,在这个特定的模型中,注射后恢复循环的 CCA 结扎或 CCA 修复在总体归巢频率或注射的 BM-hMSCs 在颅内肿瘤中的分布没有差异。虽然这在不同的小鼠品系中可能有所不同,但使用注射部位修复提供了将血流返回注射动脉的优势,允许随后注射到同一动脉中,重要的是,类似于人类患者的颈内动脉注射。结扎与修复注射动脉的选择取决于实验类型和所使用的小鼠模型。如果需要第二次注射,或者如果小鼠模型没有完整的 Willis 环,则应使用注射部位修复。在小鼠模型中重新注入 CCA 的能力可以促进额外的实验操作。例如,为了测试随着时间的推移给予的多种潜在治疗药物的剂量,修复注射的动脉对于进行后续注射至关重要。这种方法在涉及注射需要在不同时间注射的治疗剂组合的实验中也很有用。通过修复注射动脉提供的颈内注射灵活性增加,提高了小鼠脑肿瘤模型的转化效用。
作者没有相关的披露/利益冲突。
这项研究得到了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R01CA115729、R01CA214749 和 1P50 CA127001)的资助以及对德克萨斯大学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登月计划™、Broach 脑癌研究基金会、Elias Family 脑肿瘤研究基金、Priscilla Hiley 癌症研究基金、Bauman Family Curefest 脑癌研究基金的慷慨慈善捐款的支持, Chuanwei Lu基金,甜蜜家族脑癌研究基金,Ira Schneider纪念癌症研究基金会,Jim & Pam Harris基金,Gene Pennebaker脑癌研究基金,Sorenson脑瘤研究基金,Brian McCulloch纪念基金,TLC发自内心的基金会和Mary Harris Pappas胶质母细胞瘤研究基金。 全部归 F.F.L.
Name | Company | Catalog Number | Comments |
1 mL syringes (low dead space) | Air-tite Products Co. | A1 | |
26 G; 1/2" needle | Air-tite Products Co. | N2612 | |
33 G; 1/2" needle | JBP, Air-tite Products Co. | JBP3313B | |
3 cm Petri dish | Falcon, Fisher Scientific | 08-772A | |
3M durapore surgical tape | Fisher Scientific | 19-071-152 | |
6-0 suture thread | Fine Science Tools | 18020-60 | |
70% Ethanol | Fisher Scientific | 04-355-122 | |
9-0 microsurgical suture with needle | Fine Science Tools | 12052-09 | |
Analgesic for major surgery | |||
Artificial tears/ophthalmic ointment | Covetrus | 8897 | |
Bead Sterilizer | Fisher Scientific | 14-955-341 | |
Betadine/Chlorhexidine | McKesson, Fisher Scientific | NC1696484 | |
Blunt hook retractor | Fine Science Tools | 17022-13 | |
Dissecting microscope | Zeiss Microscopy, LLC | 491903-0010-000 | |
Electric heating pad | Insource, Fisher Scientific | NC0667724 | |
Extra narrow scissors | Fine Science Tools | 14088-10 | |
Fine forceps - Dumont #5 forceps with micro-blunted tips | Fine Science Tools | 11253-20 | |
Fine forceps - Dumont #5/45 angled tip forceps with micro-blunted tips | Fine Science Tools | 11253-25 | |
Isoflurane vaporizer (or Ketamine/Xylazine cocktail) | Kent Scientific | VetFlo-1231 | |
Light source | Laxco, Fisher Scientific | AMPSILED21 | |
Mouse anesthesia nose cone | Braintree Scientific, Inc | XENO- M | |
Needle driver | Fine Science Tools | 12002-12 | |
Sterile cotton swabs | Texwipe, Fisher Scientific | 18-366-472 | |
Sterile gauze pads | Covidien, Fisher Scientific | 22-037-907 | |
Sterile saline (0.9%) | KD Medical, Fisher Scientific | 50-103-1363 | |
Sterile surgical drapes | Fisher Scientific | 50-129-6666 | |
Sterile surgical/downdraft table | |||
Sterile suture pack (any suitable diameter for mouse wound closure) | Ethicon, Fisher Scientific | 50-209-2811 | |
Surgical tools | |||
Vinyl lab tape | Fisher Scientific | 15-901 |
请求许可使用此 JoVE 文章的文本或图形
请求许可This article has been published
Video Coming Soon
版权所属 © 2025 MyJoVE 公司版权所有,本公司不涉及任何医疗业务和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