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将带有硝酸纤维素膜的分裂小鼠视网膜浸入冰上的4%多聚甲醛中30分钟。接下来,用 5 至 10 毫升室温 PBS 替换多聚甲醛,以清洗分裂的视网膜。在从硝酸纤维素中取出分裂的视网膜之前,使用疏水屏障笔在显微镜载玻片上制备圆形孔。
让孔风干 5 到 10 分钟。之后,将分裂的视网膜放入准备好的孔中,并加入足够的PBS使其浸入水中。在解剖显微镜下,用细画笔轻轻提起组织的边缘,并在视网膜周围绕圈,将其与膜分离。
使用镊子和画笔从视网膜的漂浮部分下方去除膜。然后小心地吸出剩余的PBS,使视网膜组织停留在显微镜下滑动神经节细胞面朝下。突触素在分裂视网膜顶部的免疫荧光标记表明光感受器突触末端被保留。
然而,感光细胞核缺失,证实了视网膜通过感光轴突分裂。通过在 ON-BC 树突中标记 RGS11 和在感光器突触带中标记 CtBP2 来评估突触完整性。分裂没有破坏外丛状层中感光终端的形态。
使用近红外核染料评估分裂视网膜中的红细胞活力。观察到整个组织细胞活力的区域变异性,某些区域的细胞死亡率更高,大多数红细胞在分裂后仍存活。红细胞对 PKC α 和水平细胞对钙结合蛋白-D 的免疫荧光标记显示,孵育 1 小时后抗体在裂开的视网膜中快速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