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模型可用于研究涉及免疫介导的人后葡萄膜炎发病机制的细胞机制。该技术的意义延伸到人类葡萄膜炎的转化研究,以监测新型药物疗效并提供化学疾病进展的机制见解。使用该模型的主要优点是疾病诱导的可靠性以及使用非侵入性内窥镜技术,使我们能够监测疾病进展。
在这里,我们描述了如何使用几个读数来诱导疾病和评估病理为了制备IRBP 1-20完整的弗氏佐剂或CFA,将计算量的肽重悬于最小体积为100%DMSO。当粉末完全溶解后,向管中加入少量PBS,直到根据要注射的小鼠数量使用温和搅拌混合溶液达到最终计算的PBS体积。制备完整的弗氏佐剂后,轻轻且频繁地移液以形成粘稠且均匀分布的乳液,同时以一比一的比例滴加DMSO PBS肽溶液与悬浮液。
要给溶液充气,请使用设置为700微升的1000微升移液器重复移液,直到获得浓稠的奶油乳液。在注射肽悬液之前,将每只待注射的小鼠放入单独的笼子中,并使用配备23号针头的1毫升注射器腹膜内向每只动物提供1.5微克百日咳博德特氏菌毒素在100微升RPMI 1640培养基中补充有1%小鼠血清。注射百日咳毒素溶液后,应将小鼠保持在肋骨状位置,并将皮肤捏紧,在颈部后部形成帐篷状结构。
将针头穿到手指和拇指之间的空间,将200微升IRBP乳液注入帐篷皮肤,注射后保持压力,旋转针头闭合皮肤后回缩。为了对临床疾病进行评分,在注射后第21天,确认注射麻醉肽的小鼠对花瓣反射缺乏反应,并将动物限制在scruff中。注射后立即将1%托吡卡胺和2%去氧肾上腺素局部涂抹在每只眼睛的角膜上。
当瞳孔完全散大后,将鼠标放在专用的显微镜载物台上。放置显微镜以完全进入视网膜。在整个成像过程中根据需要调整目镜,以查看视盘和视网膜,并获取整个视网膜区域的图像,调整并覆盖外围的所有角落。
为了测量血管泄漏,在颈部后部皮下注射100微升2%荧光素,并重新定位小鼠,使视网膜位于实时图像的中间。将眼底镜置于465至490纳米的蓝光激发滤光片上,然后在荧光注射后1.5和7分钟获取每个图像。获取所有图像后,腹膜内注射抗镇静剂以进行恢复,并将小鼠放在预热垫上的笼子中,通过监测获得湿浸泡的饮食,直到小鼠恢复意识。
对于图像的临床疾病评分,临床评估基于视盘炎症、视网膜血管袖带、视网膜组织浸润和结构损伤的严重程度。以 1 到 5 的等级对这些参数中的每一个进行评分。总分代表全眼临床疾病,每只眼睛最高可得20分。
在对研究的最终临床终点进行眼底成像后,对小鼠实施安乐死。对于组织学分析,将眼睑分开以进入整个眼睛,然后将弯曲的镊子放在眼球后面以抓住眼眶结缔组织和视神经并去除眼睛。将去核眼放入一到五毫升的4%戊二醛中至少15分钟,然后将器官转移到一到五毫升的10%甲醛中至少24小时。
组织学组织染色后,根据标准方案,根据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和视网膜损伤程度,以0到3的等级分配分数。在疾病进展期间,眼底镜下的变化分为炎症变化,包括视网膜组织、血管和视盘炎症以及视网膜结构损伤,以及基于浸润免疫细胞和结构损伤的组织学变化。可以对这些临床和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分级和评分,以评估疾病进展和评估治疗干预效果。
血管渗漏也是该模型和人类葡萄膜炎的病理特征。如本分析所示,荧光素可用于可视化血管渗漏,作为该模型的另一个读数。对于研究人员来说,确保正确制备乳液时没有溶液之间分离的迹象至关重要。
它们应充分混合,最终产品质地应光滑。该程序可以与其他药物给药方法和用于表型浸润视网膜免疫细胞群的细胞术结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