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方法可以重复地量化步态参数的差异。步态参数可以在自由行走的啮齿动物中进行评估,并且该技术不依赖于侵入性步骤,例如用墨水浸渍脚。演示该程序将是Ben Lamberty。
在每次跑步开始之前,首先在人行道的尽头放置一个家庭笼子,作为老鼠穿越人行道的积极提示。关掉房间的灯。打开相机电源并开始记录,然后在将老鼠放在平台上几秒钟。
安装围栏后,将老鼠放在人行道的尽头,与家笼相对,并让它以非强迫的方式穿过人行道。一旦动物到达人行道的终点,就停止记录。在跑步之间以及动物排尿或排便后,使用 70% 乙醇和非研磨性毛巾清洁人行道。
然后,在引入另一只动物之前让乙醇蒸发。在每个观察期间,大鼠在人行道上总共跑七次,将得分的前三次作为通过进行分析。如果动物向主笼的方向连续四步或更多步,而没有因梳理、暂停或错误的动作而中断,则得分为及格。
在两个月龄时对雄性野生型和Parkin DKO大鼠进行步态分析,以确定使用运动学步态分析是否可以在出现粗大运动问题之前发现细微的运动障碍。尽管DKO大鼠的体重增加,但施加在行走表面上的脚压没有改变。在评估几个步态参数作为步行速度的函数时,发现野生型和DKO大鼠的步行速度和步长相似。
野生型和DKO大鼠在较慢的步行速度下的站立阶段和摆动持续时间上的变化变得明显。腿处于站立阶段的步进周期部分是占空比。随着占空比的降低,摆动阶段花费的时间多于站立阶段。
此外,虽然野生型动物的摆动速度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DKO大鼠中相关性减弱。FTIR步态分析还用于创建自由行走的大鼠每条腿相对于身体的站立阶段曲线图。通过比较爪子位置,观察到AEP和PEP的显着变化。
与野生型相比,DKO大鼠的几个附加参数发生了显着变化。DKO大鼠左右后肢摆动速度均增加,左右后肢摆动时间均缩短。设备的一致设置,包括相机相对于RatWalker的位置,对于成功实施该协议非常重要。
执行此协议后,动物可用于任何其他必要的行为或实验终点。例如,步态变化可能与组织学改变相关。该技术可用于评估其他非PD啮齿动物模型中的步态,例如焦虑和抑郁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