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协议突出了钠作为第二信使的作用,并且还显示了部分分化的泛醇池的存在。该技术展示了一种非常简单的泛醇池研究方法,否则需要非常特定的细胞模型。这种方法可用于研究其他膜中的电子转移,特别是脂质液滴中的酶。
将样品分成四个子样品,每个子样品20微克,并将它们标记为A到D.将样品A和B分成两个子样品,每个子样品10微克,并将它们标记为A1,A2,B1和B2。按照文本协议中所述准备C1 / C2缓冲液,并预热至37摄氏度。在一毫升比色皿中,将每个亚样品加入30微升细胞色素c和10微升丙二酸盐中。加入C1 / C2缓冲液,将比色皿A1和B1的体积增加到980微升,在A2和B2中调高至979微升。在比色皿A1和A2中加入10微升单摩尔氯化钾,在B1和B2中加入10微升单摩尔氯化钠。将一微升一毫摩尔鱼藤酮加入比色皿A2和B2中。在测量之前,向所有比色皿中加入10微升10毫摩尔NADH。
翻转比色皿三次并将其放入分光光度计中。一个附带的软件,点击测量然后参数,然后转到常规,并将测量参数设置为550纳米的波长和四分钟的读数时间。单击"确定"并开始开始实验。
在测量结束时,通过单击"文件"并另存为来保存包含吸光度线性增加的斜率。将样品C和D拆分为两个子样品,每个子样品10微克,并将它们标记为C1,C2,D1和D2。将每个亚样品在一毫升比色皿中与30微升细胞色素c和1微升鱼藤酮混合。加入在37摄氏度下预热的C1 / C2缓冲液,使比色皿C1和D1的体积增加到980微升,C2和D2中的体积增加到970微升。在比色皿C1和C2中加入10微升单摩尔氯化钾,在D1和D2中加入10微升单摩尔氯化钠。在测量前将一微升一毫摩尔抗霉素A加入比色皿C2和D2中,并在所有比色皿中加入10微升单摩尔琥珀酸盐。翻转比色皿三次并将其放入分光光度计中。
执行测量并保存斜率,包括测量结束时吸光度的线性增加。该方案用于研究钠离子对线粒体膜对NADH或琥珀酸盐添加的细胞色素c还原的影响。样品A和B在550纳米处产生的吸光度迹线被校正为相应的抑制。
这些痕迹显示出相似的斜率,表明相似的NADH-细胞色素c氧化还原酶活性。然而,样品C和D的痕量不同,表明样品C的琥珀酸细胞色素c氧化还原酶活性高于样品 D.In 为了归一化用该技术测量的变化量,可以进一步进行其他方法,例如分离复合物I活性,复合物II或复合物III。使用这种技术,我们正在探索钠可能作为第二信使参与的生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