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订阅 JoVE 才能查看此. 登录或开始免费试用。
Method Article
在这里,我们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使用磁性分离(阴性选择)和不连续密度梯度培养基从全血中分离低密度和正常密度的中性粒细胞。它确保高纯度细胞 (≥93%) 的原样分离,有助于对中性粒细胞亚群进行准确的下游分析,这对于了解它们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新兴研究表明,人类循环的中性粒细胞群体由多种亚型组成,不应像历史上那样作为一个单一群体进行研究。特别是,低密度和正常密度中性粒细胞 (LDN, NDN) 已被证明在功能和代谢上具有不同的特征,这是发表中性粒细胞研究时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一种从全血中原样分离和分离 LDN 和 NDN 的改进方法。
将密度梯度培养基 (1.135 g/mL) 以 9:10 与 10x PBS 混合。随后通过将 100% 密度梯度培养基与 1x 磷酸盐缓冲盐水 (PBS) 混合来获得 55%、70% 和 81% 的比密度梯度。使用基于阴性选择的磁性分离试剂盒从同意的供体获得的 12mL 外周全血中分离的中性粒细胞以 55% 组分重悬。将 3 mL 体积的 81% 和 70% 级分分层到 15 mL 试管中,然后是含有总中性粒细胞的 55% 级分。然后将密度梯度以 720 x g 离心 30 分钟。在 55%/70% 界面 (LDN) 和 70%/81% 界面 (NDN) 处获得两个不同的频带。将细胞小心地移液到单独的试管中,并使用 PBS 洗涤。使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分离级分的纯度。流式细胞术将 LDNs 和 NDNs 定义为 CD14lo CD15 + SSChi。计算出两种类型的分离纯度为 ≥93% 的活细胞。
该方法为从外周血中分离 LDN 和 NDN 提供了一种可靠且有效的方法,可确保分离细胞的高纯度和活力。提高中性粒细胞分离的精度有助于对这些不同的中性粒细胞亚群进行更准确的下游分析。这些对于促进我们对中性粒细胞异质性及其在各种生理和病理背景下的影响的理解至关重要。
中性粒细胞是颗粒状免疫细胞,是外周血中最丰富的白细胞,平均约占白细胞的 50%-70%。它们在骨髓中从粒细胞-单核细胞前体 (GMP) 发育而来,而粒细胞-单核细胞前体 (GMP) 又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 存在下从造血祖细胞 (HPC) 发育而来。在稳态下,它们的寿命为 ~24 小时,但研究表明,它们的寿命可以在特定的生理条件及其相关的微环境中延长,例如慢性免疫激活1、炎症1,甚至组织驻留在稳态2。长期以来,中性粒细胞一直被认为是抵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并通过 3 个主要效应器功能——脱颗粒、吞噬作用和中性粒细胞细胞外陷阱 (NET) 激活和释放 (NETosis)——引发其抗微生物作用。
大多数关于中性粒细胞功能和生物学的研究都检查了总中性粒细胞群体的结果。然而,从描绘 N1(抗肿瘤)/N2(促肿瘤)亚型的癌症环境中的研究到基于成熟度、疾病和生理状态,甚至细胞密度(低密度和正常密度中性粒细胞)对中性粒细胞进行分类,越来越明显的是人类中性粒细胞群体构成表型多样化的亚型。无论这些中性粒细胞亚型的存在可以归因于完全不同的细胞类型还是由于可塑性的复杂性,存在越来越多的关于非典型中性粒细胞的文献,并为研究与正常密度中性粒细胞分开的低密度中性粒细胞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机会3。
LDN 首次在 SLE 患者中被描述为促炎性中性粒细胞亚群4,此后在慢性疾病、妊娠甚至健康循环中被发现具有促炎和抑制能力 5,6,7,8。当全血在密度梯度培养基上离心时,LDN 与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 同时被发现。它们的比密度约为 1.077 g/mL,而 NDN 的比密度为 1.083 g/mL9。虽然关于这个问题仍然存在相当大的争论,但有人猜测 LDN 类似于更不成熟的粒细胞表型(类似于早幼粒细胞和中幼粒细胞,密度低于 1.080 g/mL)9,10。其他人仍然推测,根据疾病的存在与否,存在成熟和未成熟的 LDN 表型 11,12,13。尽管如此,在健康个体中也检测到了 LDN;然而,由于难以以足够数量分离它们,它们在一些研究中的纳入受到限制5。
本研究旨在分离这两个群体的数量,以便我们进行下游原位代谢实验(最小 0.5 × 106 个细胞/mL)。在此过程中,使用通常报道的表型标志物13,14 优化了现有方案5,这些标志物为从全血中分离和表征 LDN 和 NDN 提供了最佳结果(图 1A)。
在健康参与者的知情同意下采集血样。该研究获得了圣詹姆斯医院和塔拉特大学医院研究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 密度梯度培养基、等渗工作溶液馏分和细胞分离缓冲液的制备
2. 使用阴性选择从全血中分离中性粒细胞
3. 从总中性粒细胞群中分离低密度中性粒细胞 (LDN) 和正常密度中性粒细胞 (NDN)
4. 分离的 LDN 和 NDN 的表型
在图 1B 中可以观察到总嗜中性粒细胞在密度梯度培养基上的成功分层。应获得两个不同的条带。如果发生梯度混合,或者每管分层的总嗜中性粒细胞数量很高(大于大约 5-6 × 106),条带看起来是弥漫的(图 1C),并且两种嗜中性粒细胞亚型混合的风险显着增加。为避免后者,我们建议每个密度梯度管最多分层 5-6 × 10...
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一种将总中性粒细胞群分裂为低密度和正常密度中性粒细胞的优化方法,以及使用适用于先前方法的流式细胞术对每种细胞类型的表型表征5。
该方案基于从全血中分离 LDN 和 NDN。一个关键步骤是通过阴性选择方法分离总中性粒细胞。阳性选择方法涉及使用与表面标志物结合的抗体,这可能会激活中性粒细胞并触...
作者没有披露。
这项工作由健康研究委员会 EIA-2024-002 和都柏林皇家市医院信托基金资助。我们要感谢 Lorraine Thong 博士和 Kevin Brown 博士帮助从健康捐献者那里收集样本以制作本手稿。
Name | Company | Catalog Number | Comments |
14 mL Polypropylene Round-Bottom Tube (17 x 100 mm) | Corning Science | 352059 | |
APC anti-human CD14 (63D3) | BioLegend | 367118 | |
Brilliant Violet 421 anti-human CD10 (25 tests) | BioLegend | 312217 | |
Dulbecco's Phosphate-Buffered Saline | Sigma | D8537-1L | |
EasyEights EasySep Magnet | StemCell Technologies | #18103 | |
EasySep Buffer (cell separation buffer) | StemCell Technologies | #20144 | |
EasySep Direct Human Neutrophil Isolation Kit | StemCell Technologies | #19666 | |
FcR Blocking Reagent, human | Miltenyi Biotec | 130-059-901 | |
FITC anti-human CD16 (3G8) | BioLegend | 302005 | |
OneComp eBeads Compensation Beads | eBioscience Inc. | 01-1111-42 | |
PE/Cy7 anti-human CD86 (BU63) | BioLegend | 374209 | |
PE/Dazzle 594 anti-human CD15 (SSEA-1) | BioLegend | 323037 | |
Phosphate-Buffered Saline Tablets | Gibco | 18912-014 | |
Zombie NIR Fixable Viability Kit | BioLegend | 423105 |
请求许可使用此 JoVE 文章的文本或图形
请求许可This article has been published
Video Coming Soon
版权所属 © 2025 MyJoVE 公司版权所有,本公司不涉及任何医疗业务和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