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协议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显示了如何有效治疗内淋巴囊肿瘤。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评估的及时诊断可能导致可控的肿瘤切除手术。首先,使用轴向流体衰减反转恢复和轴向快速自旋回波 T2 加权序列进行 MRI 检查。
在内耳上采用稳态采集 (FIESTA) 序列进行快速成像,以稳态自由进动图像为目标。如果岩骨出现肿块,则进行至少 64 层扫描的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以确认诊断。一旦怀疑 ELST,确定肿瘤的分级并计划肿块切除的手术方法。
进行弹簧圈栓塞和肿块切除后,做一个 C 形耳后切口,并抬高颞肌皮瓣。使用 Stryker S2 PiDrive 钻孔系统进行充分的乳突切除术,并从钻孔结构上切割圆形精密凹槽尖端以及粗细金刚石圆形尖端。向后暴露乙状窦,颅中窝的硬脑膜向上暴露。
完成充分的胃窦切开术,完全暴露犰疳的小突起。然后准备后鼓膜切开术,将所有面后乳突细胞钻出直至乳突尖端,直到确定颈静脉球。通过解剖半规管完成迷路后部切除术。
解剖后骨迷路,直至识别内耳道。接下来,切开硬脑膜并将其与肿瘤一起切除,以识别肿瘤并完全切除肿瘤。进行术中即席组织学检查。
用手术蜡密封后鼓膜切开术和胃窦切开术,并用自体腹部脂肪和纤维蛋白胶填充充足的乳突腔。从听力学评估中,可以识别出中度重度左感觉神经性听力损失,并减少单词辨别力。左侧乳突细胞被高强度粘液物质占据,导致皮质骨和岩部后侧肿胀,同侧脑桥小脑池闭塞,左小脑回印记极少,与ELST的存在一致。
岩骨的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和 64 层扫描证实岩骨后壁上存在等密度肿块,并以浸润性飞蛾啃食模式侵蚀。根据 Lee 分级系统,怀疑是 2 级 ELST。诊断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血管肿瘤伴肿瘤腮红,这是由于左颈外动脉咽升支、耳后支和枕支的血液供应所致。
栓塞后血管造影显示肿瘤腮红完全闭塞,在手术期间和手术后没有任何并发症。在及时诊断后,可以完全切除内淋巴囊肿瘤,即使要求很高。在手术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进行非常充分的乳突切除术,使后迷路完全暴露,并很好地进入内淋巴囊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