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协议旨在使用脑类器官来研究线粒体疾病。它被开发用于产生可重复的脑类器官,以评估其线粒体特性。这种方法不需要昂贵的生物反应器和耗时的包埋程序。
因此,它易于实施和升级。该协议使得产生可重复的脑类器官并测试其线粒体特性成为可能。这可以导致识别无法治愈的线粒体疾病的介入靶标。
首先,在无饲养层条件下,在iPSC培养基中,在包被的六孔板上培养人iPSCs,并将其保存在37摄氏度和5%二氧化碳的加湿组织培养箱中。使用无酶分离培养基以80%汇合度通过iPSCs,比例范围从1×4到12。为了提高细胞存活率,每次分裂后加入10微摩尔rho相关蛋白激酶或ROCK抑制剂。
在第 0 天解离 80% 的 iPSC。制备皮质分化培养基一或CDM1,并在将其添加到细胞之前在室温下预热。用PBS清洗含有iPSC的孔,以去除死细胞和碎屑。
向每个孔中加入500微升预热试剂A,并在37摄氏度下孵育5分钟。在显微镜下检查以确保细胞脱离。加入一毫升iPSC培养基以稀释试剂A以中和其活性。
使用1, 000微升移液器通过上下管道解离细胞,并将细胞悬浮液转移到15毫升离心管中。在室温下以125倍G轻轻离心iPSCs五分钟,然后小心地吸出上清液以避免干扰细胞沉淀。用一毫升CDM1重悬沉淀以获得单个细胞悬浮液并计数细胞数。
在CDM1中每100微升用9, 000 iPSCs制备接种培养基,并补充20微摩尔ROCK抑制剂,三微摩尔WNT连环蛋白抑制剂或IWR-1和5微摩尔SB-431542。将每孔100微升的接种培养基加入96孔V底板中。将板保持在37摄氏度和5%二氧化碳的加湿组织培养箱中。
为了产生神经球,在第一天,观察具有明确平滑边界的圆形细胞聚集体正在形成。注意聚集体周围的死细胞。继续在37摄氏度和5%二氧化碳的培养箱中培养。
在第三天,通过敲击侧面三次以分离死细胞来搅拌板,然后向每个孔中加入100微升CDM1,其中补充有20微摩尔ROCK抑制剂,三个微摩尔IWR-1和五个微摩尔SB-431542。将板保持在37摄氏度和5%二氧化碳的培养箱中。在第六天,小心地从每个孔中取出80微升的上清液培养基。
避免触摸井底。向每个孔中加入100微升CDM1,并补充有三个微摩尔IWR-1和五个微摩尔SB-431542并孵育板。每三天后重复上一步,直到第18天。
在第18天,为了转移神经球,准备CDM2并向100毫米超低附着细胞培养板中加入10毫升。使用200微升移液器,尖端被切断,将圆形神经球从96孔板转移到100毫米超低附着细胞培养板。从含有神经球的板中取出五毫升培养基,并加入五毫升新鲜的CDM2。
将板放在轨道振荡器上,在37摄氏度和5%二氧化碳的加湿组织培养箱内以每分钟70次旋转。每三天,小心地吸出上清液培养基,并用新鲜的CDM2替换。留下少量培养基,以防止神经球变干。
在第35天,准备CDM3。从板中吸出培养基,加入10毫升冷CDM3。更换培养基后,将板放回轨道振荡器上,在37摄氏度和5%二氧化碳的加湿组织培养箱内以每分钟70次旋转。
每三到五天更换培养基,具体取决于培养基颜色指示的生长速度。在第70天,准备CDM4。使用CDM4培养基,直到达到所需的类器官年龄。
在此期间,将板保持在37摄氏度和5%二氧化碳的加湿组织培养箱内,每分钟旋转70次的轨道振荡器上。根据生长速度每三到五天更换一次培养基。准备4%PFA溶液并将其置于安全罩下。
收集脑类器官,并用钝头的三毫升塑料巴斯德移液管轻轻地将它们转移到充满PFA的六孔板中。将类器官在室温下在PFA溶液中保存一小时。用三毫升塑料巴斯德移液器小心地去除PFA,并使用PBS洗涤固定的类器官三次。
将固定的类器官储存在四摄氏度的PBS中,直到进一步使用。使用该协议生成的类器官包含成熟的神经元,可以使用轴突和树突特异性的蛋白质标记物进行可视化。成熟的类器官不仅含有神经元细胞,还含有神经胶质细胞。
使用切片的脑类器官分析,可以监测SMI 312阳性轴突和MAP2阳性树突或S100β神经胶质细胞。此外,共聚焦图像有助于研究 SOX2 阳性神经祖细胞相对于 β-3 微管蛋白阳性神经元的详细分布和组织。对脑类器官进行染色以检测线粒体特异性标志物,例如外膜转座酶或TOM20。
通过使用耗氧率(OCR)测量线粒体代谢和使用细胞外酸化速率或ECAR的糖酵解代谢来进行脑类器官的生物能量分析。寡霉素导致OCR谱下降,因此确定ATP生产所需的OCR。在寡霉素治疗后,ECAR也可能有代偿性增加,表明细胞可以上调糖酵解以防止代谢应激。
当将神经球从96孔板转移到培养板或在固定过程中时,轻轻处理类器官以避免损坏它们是至关重要的。在脑类器官生成之后,多电极阵列或钙成像将是测试类器官功能的理想方法。